8月5日,在廈門海天碼頭,“地中海阿努莎三號”貨輪滿載著服裝鞋服等鳴笛啟航,迎來“絲路海運”命名的第二年航行,承載著“中國制造”走向世界。
自2018年開行以來,“絲路海運”平臺持續提升港航服務能級,憑借強大的航線網絡及高效的物流體系,為共建“一帶一路”發展注入澎湃動力,深受全球外貿企業信賴。截至7月底,全國128條“絲路海運”命名集裝箱航線共開行20293艘次,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391.96萬標箱,通達46個國家和地區的147座港口。其中,廈門港作為核心樞紐和始發港,61條命名航線累計開行13029艘次,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66.15萬標箱。
“近七載耕耘,‘絲路海運’已經成長為多元、穩定、高效的綜合物流服務平臺,深度參與全球供應鏈產業鏈。”福建絲路海運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南介紹,“經過廈門港‘絲路海運’航線出口的熱門商品,幾乎涵蓋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,從常見的服裝鞋帽,到近年來熱銷的電線電纜及新能源產品,越來越多的‘中國制造’從這里走向世界。”
為了更好地豐富“絲路海運”出海網絡,廈門海關深度應用數字口岸平臺,動態掌握船名、靠泊泊位、抵離港時間等通關信息,優化船舶登臨作業模式,實行365天24小時船舶通關保障。依托“智關強國”行動,該關不斷優化國際中轉、整船換載業務,大力推廣進口貨物“船邊直提”、出口貨物“抵港直裝”等模式,精準對接企業個性化的通關需求,顯著提高廈門港對國際航線與全球貨物資源的集聚輻射和配置能力。(余明霞、康程皓/文)
